查看原文
其他

回不去的“单位幼儿园”——80后的童年记忆

郑子蒙 郑说 2022-07-20

计划经济的那个年代,通常的做法是企业办社会:兴办一些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机构和设施,承担产前产后服务和职工生活、福利、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。


当年企业自己办幼儿园,也不需要什么资质不资质,就是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。师资也没怎么经过培训,多为职工及其家属。



我出生在80年代中期,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,自然是在家长的单位幼儿园,度过了学龄前的大部分童年时光。


因为生日在五月,当年过了春节,还不满三岁,我就被送进了父亲的单位幼儿园。其实母亲单位也有幼儿园,而且是免托费的,甚至姥姥就在幼儿园工作,但考虑到父亲单位的软硬件较好些,还是去了父亲的。


据家人回忆,幼儿园的托费是每个月5块钱,还管一日三餐。那时父母工资差不太多,也没有啥奖金和绩效,家庭月收入不到200块钱。托费只占到家庭月收入的四十分之一。相当于现在月收入2万的家庭,托费只有500块。


幼儿园是按照年龄分大班、中班、小班的。每个班30人左右,好像也只有三个班。基本上都是3岁入园,6岁以后就去学前班了(也有叫育红班)。



网络图片


每天早上,爸爸都骑自行车带着我去上班,顺道把我放单位院里的幼儿园。


坐在这种自行车上,也是需要有一颗不捣蛋的心。我这种多动不老实的,无论坐在前面横梁、还是后面车架,小脚都被卷进过车轮里……


  


每天出门前,妈妈还会给我准备好一个编织篮子,里面带上喜欢吃的零食(夹心饼干、糖、巧克力、麦丽素之类),以防挑食吃不饱啊。


网络图片


其实也还好,饭菜虽没有今天这么丰盛,但也营养丰富。早上油条、包子、豆浆、鲜奶,这些都能接受。午餐米饭、面条、饺子、卤面,再配上菜,晚上是粥和馒头之类。都是老师把饭盛到米白色的搪瓷小碗里,小朋友们围坐在小桌前开吃。


小时候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吃芹菜啊,真受不了那个味道,相信许多小伙伴和我一样。还有最讨厌葱花,吃炒米都能能把0.3厘米的葱丝给挑出来。还好长大后就不挑食了,各种重口味的都能接受……


园内设施还算是比较齐全,有活动用大教室,有提供午休的就寝区,还有户外活动场地。小朋友们使用的褥子、床单是园里统一的,被子、毛巾是自己准备,入园前都会让妈妈用彩线绣上自己的名字。


(网图,现在作为80后的家长没几个会绣字,x宝有订制)


上厕所貌似男女小孩是在同一个地方,然后老师规定时间,按顺序分开行动。



但也有刚入园的小朋友,不太会自理,常常因为贪玩,导致裤子潮湿。这时老师就会一个内线电话打给家长,让带回家处理。


网络图片


网络图片


网络图片


网络图片


那时候就有一些教学活动,老师教大家背诵古诗,还有识字、算术、绘画、舞蹈、唱歌等课程。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游戏,老鹰捉小鸡、跳方格子、丢手绢……



还有固定的玩玩具时间,老师拿着几个大箱子,把积木、橡皮泥之类的玩具分发小朋友玩。最期待的就是每周的电影课,园里用幻灯片机给大家放动画片。

记得园里还组织过一次春游活动,是去的黄河游览区。一下大巴车,老师们扯着一根粗麻绳,让每个小朋友都拉着绳子走路,以防走丢。我小时候是属于比较操蛋(普通话叫顽皮)的类型,离河岸还有几十米的距离,就撒开绳子朝广阔的水面跑去。老师们吓得不轻,据说回家后我也挨得不轻。

郑州黄河游览区

每逢六一这种节日,自然是幼儿园的一场盛会。园里会组织小朋友表演各种节目,还有趣味小游戏,也邀请家长过来一同参与。


网络图片


网络图片


网络图片




二马路'boy五人组

广场舞之动感disco


新疆舞的后台秀


幼儿园里朋友多,和小伙伴们玩起来还是挺有趣的,一起抢抢玩具,打打架,不亦乐乎。还好我当时算是班里最高的,没人敢欺负我,论武力值和一个小胖孩不分伯仲(几乎每个班都会有这么一个小胖孩吧)。



从小开始,我就不怎么会和女孩玩儿。但也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喜欢谁……其实小孩们也不知道喜欢是啥,就是看谁漂亮、招人待见嘛。


貌似是我当年的毕业照


至于体罚幼童,在我印象中是没有的,虐待更是无稽之谈。因为老师和家长是同事,有的就住在一个家属院,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,谁都不会忍心对同事的孩子下毒手啊。那个年代,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单纯,很少有竞争,大家都拿差别不大的工资,也没有绩效考核,所以更不会存在报复的现象了。


幼儿园生活,对我来说,还是很值得回忆的一段记忆,虽然能记下的片段不多。如果我的孩子,能拥有和我一样的幼儿园生活,我就很知足了。但这不可能了,因为我没有“单位”啊。


“单位幼儿园”回不去了,因为那种计划经济的单位体制不存在了。


我们怀念那种生活,但也不是想回到过去,只是对当今有更高的期待。







作者简介:


郑子蒙,80后,生于郑州唐子巷。学过政治学、做过媒体人,当过帝都某些知名媒体不知名小编,现回乡定居,于民企谋生。关注城市历史文化传承、经济发展与公民社会构建。




往期精彩回顾

没错,我就是南六环的农村人

33岁当市长,他让沙城边绿城

他是中国律师界的良心

二厂曾是中国最牛的纱厂

讲真,我挺讨厌郑州的

妞们xiao们都白迷了

没有他,可能就没如今的二七塔

乡土河南与市井郑州

谁在叫俺郑县,给他点颜色看看

比起园博园,我们更想要中央公园

唐子巷——期待重生的郑州老街

关于唐子巷27号

把根留住: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








唐子巷27号:聚焦城市精神与历史文化传承

这里是你我共同的家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